脈沖射頻治療網球肘(外上髁炎):兩種程序的比較研究
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with pulsed radiofrequency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procedures
Bovaira M,et al Journal of Pain & Relief2014,3:1
摘要
目的:
外上髁炎(網球肘)是前臂伸肌的肌腱變性; 它有明確的職業偏向。上髁炎通常通過保守治療得到改善,但約10%的病例需要更多的介入治療,例如沖擊波,類固醇或生長因子浸潤。盡管脈沖射頻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,但確實可以改善患者對疼痛的感知。近年來,它已在外周病理學中廣泛使用并且結果也非常好。本研究評估了兩種不同射頻模式治療上髁炎的療效。
材料及技術手段:
這是一項對34名患者的比較研究,患者隨機分為兩組:A組:A組在外上髁觸發點接受脈沖射頻(PRF),使用兩根針(45伏,4分鐘),產生雙場域;每當觸發點位于骨間后部出口時,施加PRF兩分鐘。B組在橈神經外側皮支上接受PRF 4分鐘; 每當觸發點位于骨間后部出口時,施加PRF兩分鐘。 我們在為期6個月的隨訪期間對所有患者進行監測。
結果:
整體來看,疼痛有緩解的趨勢,但視覺類比量表(VAS)值顯示B組疼痛緩解趨勢遠高于A組。A組患者接受治療一個月后(VAS下降超過50%)的占23%,治療三個月后占47%和六個月后占58.8%。B組療效更加顯著,治療一個月后,(VAS下降超過50%)的占65%,治療三個月,六個月后(VAS下降超過50%)均占82.3%。B組(10個中的8個)力量恢復程度也高于A組的(12個中的6個)。A組患者治療后恢復工作的平均時間為3.058±2.4個月,B組患者為1.176±1.24個月。
結論:
當上髁炎對保守治療沒有反應時,脈沖射頻是一種安全,部分有效的技術。當它應用于周圍神經而不是觸發點時,其效果更大。
關鍵詞:外上髁炎; 脈沖射頻;神經; 觸發點; 功效
